为应对强大的新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迅速涌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5月25日召开了首场关于该议题的全球教育部长会议,探讨人工智能应用给教育系统带来的即时和长远机遇、挑战和风险。40多位部长齐聚一堂,就如何以最佳方式在教育中应用人工智能工具分享他们的政策方法和计划。在这场在线讨论中,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有关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路线图,其中包括多个利益攸关方的公开对话。
一、部长们强调了多项紧迫挑战及共同政策方针
一些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引发了共同关注,包括如何使教育系统适应生成式人工智能迅速引发的紊乱,如何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课程、教学方法和考试,以及如何减轻这些技术的固有缺陷,如导致严重错误和生产偏见信息的可能性。
部长们的讨论表明,全球各国政府正在针对这一迅速发展的领域制定适当政策,并进一步制定或完善关于人工智能、数据保护和其他监管框架的国家战略。
二、仅有10%学校拥有关于人工智能的正式指南
教科文组织的最新全球调查涵盖了450余所学校,结果显示,仅有不到10%的学校制定了有关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机构政策和/或正式指南。调查结果还表明,面对能够生成书面和视觉作品的强大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突然出现,如何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对于机构来说是一项挑战。
会议强调了教师在这个新时代所扮演的学习促进者的角色,他们需要接受指导和培训以便应对这些挑战。
三、教科文组织的政策指南和能力框架
教科文组织将继续引导与政策制定者、教育科技合作伙伴、学术界和民间社会的全球对话。教科文组织正在制定关于在教育和研究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政策指南,以及供学校学生和教师使用的人工智能能力框架。这两份文件将于2023年9月4-7日在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举行的数字学习周期间发布。
教育和科学是教科文组织的职权范围,因而其在相关领域具备独特专长。近年来,教科文组织领导了全球对教育未来的思考,并建立了全球第一个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框架,于2021年11月获193个会员国一致通过。
四、教科文组织在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方面开展的工作
教科文组织正在支持会员国在其主管领域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教科文组织2021年通过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制定了适当的规范框架。在教育领域,教科文组织于2019年团结各利益攸关方达成了《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并发布了多份指南,包括《人工智能与教育: 政策制定者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