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只要我们要求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展示一个项目,他们会立即发问:“我可以使用PowerPoint 吗?”这么多年来,问题是如此的一致,他们甚至都还不知道要呈现的内容是什么,第一反应就是要做PPT。现在是时候让学生做出些改变了,一定有更好的方式让他们进行项目展示。
许多小学生喜欢与班级同学分享自己所学的知识,但有时却不知道如何去做。这个时候,往往演示者说得眉飞色舞,但是台下听众却无动于衷。通过集思广益,我们了解了教师对学生汇报项目的期待,从而提出了进行项目展示最为重要的三件事:目的、深度和表达。
--目的
在学生开始一个项目之前,必须有一个特定的目的。一般来说,这个目的是由老师确定的,但是当学生能够自主决定项目方向时,他们会觉得有能力形成自己的表达观点。如果他们能够清楚地解释项目目的,就可以快速进入研究部分,而无需仔细翻看和筛选那一眼望不到头的资源。我们喜欢使用“问题制定技术”帮助学生入门。生成问题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有关“目的”的问题:
我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
我对这个主题有什么疑问?
学习哪些新的内容会让我感到兴奋?
--深度
当学生选择主题或确定问题后,必须将其分解为更小的部分。这可能意味着找到话题与个人兴趣之间的联系,或者提出更多的问题,帮助他们更接近并找到主要问题的答案。这就为他们提供了路线图,将帮助他们确定应该使用的资源,并指导他们开展研究。
有关“深度”的问题:
我需要或想要详细到什么程度?
哪些资源既可用又可靠?
--表达
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分享方式是框架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过去,学生觉得只能使用基本的演示工具,如幻灯片或海报。虽然学生可以使用这些方法,但我们不希望他们仅限于这些选项。年轻的学习者具有惊人的创造力,应该让他们以令人兴奋的方式分享知识,当然也应该以适合他们主题的方式分享知识。
我们鼓励学生将注意力从他们熟悉的演示工具转移到最适合他们项目的工具上。此外,学生需要确定他们的听众,以及听众希望以何种方式接受你分享的内容,比如告知、说服、娱乐,或者采取某种组合方式。如果学生不确定选择哪种演示方法,或者汇报小组成员对方法持有异议,可以使用决策矩阵做出选择。我们还鼓励学生思考当他们作为听众时,会对什么方式更感兴趣。
有关“表达”的问题:
谁是我的听众?
我采取的方式是试图说服、告知还是娱乐听众?
作为听众,我希望获得什么信息?
支持学生的声音和选择
课堂上,我们通常会遇到两种类型的学生:一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的学生,另一种是宁愿做任何事情也不愿在观众面前展示的学生。而我们所要做的恰恰是帮助学习者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学生感到有能力做真实的自己,而每一次演讲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机会。例如,以前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很害羞,但喜欢木偶。他能够用木偶展示关于回收和污染的项目,老实说,他比我们见过的很多成年主持人都更能吸引观众。而另一名学生则喜欢《我的世界》(Minecraft)沙盒游戏,还创造了一个完整的人体模型,并配有识别和描述每个器官和身体系统的游戏标志。
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们以小品、歌曲、模型(实体和数字)、视频、广播节目、动态幻灯片、图画和动画等形式展示的作品,并且他们很高兴与大家分享。有学生使用了我们都不知道的技术工具和应用程序,但他们却能够驾轻就熟地将这些工具与新发现的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此外,每次我们都会从学生那里学到一些新知识,看到他们掌握新技能和采用新的应用方式。
自从实施了目的、深度和表达三步框架以来,学生一直与我们分享他们的研究,并就他们选择的呈现方式征求我们的意见,而不是简单地从互联网上复制和粘贴信息。如今,学生的展示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班级课堂,而是拓展到了向其他班级和校领导团队展示自己的想法。学生感到有能力让所学超越课堂,并自然地将知识扩展到标准和课程之外。他们觉得自己与所分享的信息密切相关,并且在个人和学术上都获得了成长。
信息来源:教育乌托邦
编译者: 周琳
责任编辑: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