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点:
– 每个国家对天才和资优生的定义不同,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回应他们的需求,许多国家采取的策略是支持、推动和丰富教育内容变革,以便把这些学生纳入其中;
– 加强教师和学校的能力建设对于实现全纳教育至关重要;
– 资优生并非一个同质化的群体,有效地识别他们需要必要的培训和社会文化的敏感度。
所有教育系统都需要教授各种各样的学生并帮助他们发挥潜力。“天才教育”的对象具有高于平均水平的智力、才能或潜力。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衡量?学校如何给予资优生支持?总的来说,天才并没有被很好地理解。这意味着,要帮助这些有天赋的资优生,教育系统可能会受到挑战。因此,重要的是首先定义天赋,然后勾勒出世界各地的差距和成功实践,以便相互学习和改进实践。
天才的界定与教育方法
传统意义上,“天才”是指在智商 (IQ) 测试中智力水平高于平均水平的人群,他们通常会在数学或音乐等特定科目崭露头角。如今,这个定义正在发生改变。研究表明,“天赋”远非智商能够考量,还包含了多种形式的智力,例如创造力和同理心。得益于充足的教育机会的支持,资优学生的潜力才能全部得以释放。
经合组织国家使用不同的术语来描述具有天赋的学生。例如,德国和西班牙称这些学生为“天才”(gifted);在澳大利亚和英国,他们被称为“天资聪慧”(gifted and talented);法国更重视学生的发展,称他们为“大有潜力的学生”。各国采取的天才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在韩国,资优教育是一个独立的教育政策领域,有自己的政策框架和专门的学校。在其他国家,有天赋的学生被纳入更广泛的类别,通常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还有些国家,比如芬兰,并未直接提及天才学生,学校必须在不突出个人特征的情况下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然而,几乎所有经合组织国家的共同点是在促进和丰富该领域的政策和教学策略,让有天赋的学生有机会以更快的速度学习,并获得更丰富的课程内容和课外学习活动。
教师和学校的能力建设
教师处于全纳教育的最前沿,在识别人才天赋、实施学习策略和监督资优教育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各国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它们的举措。一些国家,如哥伦比亚,还发布了扩展指南和指导文件;还有一些国家则清晰地描述了教师在政策或者法律框架中的作用,前者如立陶宛,后者如韩国。尽管如此,在教师教育和持续的专业学习方面,各国仍然存在巨大差异。2017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接受调查的30个欧洲国家中,大约70%的教师受访者没有参加过该领域的在职培训。
一些国际组织和民间社会团体在制定政策和支持学校实施全纳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葡萄牙和美国。这些组织在提高认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并且经常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以便强化和丰富这方面的教学策略。他们还可以通过提供差异化的教学法培训,加强公立教师这方面的能力教育和专业化学习,这也是提高天才学生成绩的关键所在。
拓展教育的包容性
全纳教育,或者包容性的资优教育,意味着所有资优生都得到充分支持,他们的个人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这就必须认识到这些学生并不是一个同质的群体。如果缺乏教员的培训、对文化差异的不敏感,或者存在其他偏见,往往会导致某些学生群体在资优教育中表现欠佳。2018年,加拿大多伦多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种族和社会经济背景相似的情况下,男学生比女学生更有可能被认定为天才。此外,来自某些族群的学生比其他族群更有可能被认定具有天赋。为了避免在天才识别过程中的定势思维,要重点考虑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这方面比较好的案例是“新西兰的天才教育包”,其中包括了如何在毛利人群体中识别和评估天才的知识、方法和实践,以及毛利教育者参与设计的有针对性的课程。
重要的是,包容性的资优教育可以使所有学生受益。在许多国家,资优教育在主流学校的课堂都有提供。学校层面的策略,比如指导、咨询、差异化教学法、数字技术的使用和学生合作,这些都被证明在提高天才学生的教育表现和福祉方面特别有效,并且这一点也适用于整个班级。
尽管有许多好的实践案例,但在资优教育领域仍然存在巨大差异。持续改进,将天才学生纳入教育系统的评估和监测,这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当然,这也是朝着为所有人设计更具包容性的教育政策迈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