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的性格特质一直以来存在一种误解,即在课堂上善于口语表达的外向学生更容易具备良好的学业成绩。虽然性格内向与否并不能判断学生的认知能力高低,但的确给看重课堂参与的教师增加了评估和判断的难度。下面五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支持并提高内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1. 建立同伴支持
积极的学习效果已经确立,但学生在点对点互动中处于优势还是劣势尚不清楚。频繁进行同伴讨论的学习环境可能会存在一个问题:内向的学生相对于外向的学生,或者兼具两种性格的学生,在课堂表现上更加处于劣势。因为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倾向于减少社交刺激,且他们需要更多时间进行反思,然后才能为同伴讨论作出积极贡献;相反,外向的学生更喜欢快速决策和自发地分享观点。
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有几种方法可以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并感到自信和自在。首先,在更大范围回答问题之前,及时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讨论;这将有助于内向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建立对外联系和组建学习小组,同时消除他们与其他同学在一起小组讨论时的心理障碍。让学生选择他们觉得最舒服的小组角色,这反过来又可以让他们获得自我安慰和同伴支持。最后,分享书面反思将有助于激发学生表现,而不会产生“表现焦虑”。考虑到小组工作、技能和贡献方面的发展,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在主动学习和同伴互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 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增强了合作学习、学科学习、迭代学习和真实学习。当小组学习或者个人学习时使用了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增强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和创造力技能,保持学生加强同伴参与。一项研究表明,该学习模式被用于创业课程,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研究报告还表示,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过程可以让学生增加自信,并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当学生对学习有更多的控制权,并建立自我意识和信心时,其学习的动机和参与程度都可能会提高。
3.利用竞争与合作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CL) 是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的一种方式。其重要特征是,学习小组的结构能够确保成员相互依存地工作,并在社会和学术两方面都获益。这样,人们才会认为合作学习有助于增强对内向学生的支持。
有趣的是,一项针对外向和内向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合作学习与竞争学习的研究发现,内向者在以阅读为基础环境的竞争性学习中表现优于外向者。这表明作业类型也可能与性格特质有关,因为阅读是一项更适合内向性格学生从事的学习活动。
4. 运用真实的场景
最简单的形式,真实的教学指导可以通过某个场景的特定材料进行课程设计和评估,并应用于现实生活场景,而不是简单的笼统教学。因此,针对学生环境的教学可以让每个人更有效地内化信息。一项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试图使用沉浸式音频/视频 (audio/visual, A/V) 技术来确定真实的学习指导对人格类型的影响。结果发现,使用真实的音视频材料能够更好地支持教学,同时帮助内向和外向的学生,或者说无论哪种性格类型的学生。当运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来比较内向和外向的学生,并将英语作为一种外语表达的能力来考量学生的演讲能力时,也会发现同样的结果。
5.引入技术支持
与实施真实教学类似,现代课堂不应忽视技术的使用。利用音视频材料和观众响应系统 (audience-response systems, ARS) 等应用技术在学生学习参与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自认为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更为重要。一项研究评估了在500名学生组成的大班里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法。第一年课程评估中使用了ARS技术,结果表明那些经常使用该技术的学生更愿意参与讲座。然而,研究也表明,外向性的学生与更加倾向于使用该技术和参与课堂的频次之间没有必然联系。ARS技术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认为自己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内向者表面上可能看着并不感兴趣,但是持续的参与可以通过一些相对简单的适应获得。内向或者外向只是基于人格特质的某一方面。而适应学生在课堂上展现的独特个性,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项独具挑战,但是可以达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