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美国高中教学模式陈旧、亟需现代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希望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有实习经历,或者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丹麦研究人员发表在《教育经济学评论》(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上的最新研究,让我们得以窥视这种变化的潜在优势,也明晰了存在的障碍。
四名研究人员试图衡量高中期间就业经历对学生成绩、认知技能和危险行为的影响。丹麦的法定工作年龄为13岁,17%的丹麦青年报告称13岁时已有工作经历,且获得了报酬;到了16岁,这个比例的青年占到62%。九年级是丹麦义务教育的最高年级,研究人员着眼于分析工作给这个年级的学生带来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本身就很有价值,因为其他研究通常集中在年龄更大的高中生身上。典型的九年级学生,刚好是在15-16岁,他们被允许每天工作两小时,一周最多工作12小时。他们从事的工作中,最常见的包括销售、送货员和仓库协管、办公室文员、厨房助理、清洁工,或者从事工业生产,还有邮政和图书馆服务。
为了确保研究结果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特别选取了双胞胎作为实验对象,以确保他们拥有相似的成长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养育和社区环境。这些双胞胎还必须性别相同,但是可以同卵双生或者异卵双生。研究对象出生于1996年至2002年之间,都在丹麦,16岁,九年级时有一份工作,并完成了期末考试的必修内容。学生在九年级之前的技能水平、行为结果和工作经验也被考虑其中。最终样本量包含了2,236人。
研究衡量了九年级前八个月积累的工作经验回报(显然相对来说比较短)、行业和性别,选择省略九年级的最后三个月,因为最后三个月的成绩有很多衡量指标,包括九年级毕业考试GPA、学校缺勤和辍学率。另外还有一项是刑事指控的发生率,放在随后一年的时间维度中进行考量。
主要调查结果说明了在高中期间工作带来的大部分好处。具体来说,根据八个月的短暂观察获得的数据显示,工作经验的样本平均值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即对应额外的三小时工作时长,研究对象在九年级毕业考试的分数分布中,其百分位排名会提高2.3%;接下来一年内,其非交通犯罪登记的概率会降低0.9个百分点;在20岁时完成学业的年限增加1个月。研究人员还发现证据表明,工作经验可以改善学年最后三个月的缺勤和辍学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工作时长存在一个最佳时间点。九年级兼职工作的学生平均每周工作4小时,最积极的影响出现在平均每周工作7小时,而要想考试成绩有所提升,最佳工作时长约为每周10小时。如果一周内工作时长超过12小时的法定限制,学生留给学习的时间就会太少,从而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许多高中生来说,只要稍加注意,富有成效的工作和有效的学校教育似乎是可以共存的。也许这种模式可以对当前流行的职业技术培养方式进行补充,区别只在于是在课堂上学习建造太阳能电池板获得学分,还是通过真实工作场所建造太阳能电池板这份兼职工作获得报酬。这个思路也可以用来布置暑期作业,为那些存在辍学风险、表现最差的学生提供“工作学习”计划。无论如何,要将这些项目置于一个连续且统一的系统中,至少有一件事是确定的:要模糊高中、大学和就业之间的界限,才能让一切有效运转起来。